香梨能不能熬冰糖雪梨?香梨熬冰糖雪梨的做法?
發布時間:2021-10-28 09:43:11
暑天容易傷氣,這將導致體力、元氣不足,機體功能下降。所以夏令養生尤其要注意“養氣”,以防到了冬天陽氣不足?!鞑佚埐挤遽槒S家
1、豆蔻煮水喝
豆蔻發散郁熱、祛濕的作用不錯。夏季炎熱,貪食瓜果冷飲,容易損傷脾胃陽氣,豆蔻性溫,歸脾、胃經,有溫脾胃陽氣的作用。將整粒豆蔻和冰糖一起熬汁,煮好的豆蔻水不但非常清香,而且口感甘甜,是一款清涼解暑,又不損傷脾胃的好飲品,三伏天里可以適當喝一些。
2、香荷飲
5、解暑
1、晚睡早起午覺補
小貼士:夏天運動最好安排在涼爽的早晨或傍晚;其間注意少量多次地補水;室外氣溫超過32攝氏度,空氣濕度不超過60\%時,最好選擇在涼爽的室內運動。
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,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、悶熱的日子。伏即為潛伏的意思?!叭臁钡摹胺本褪侵浮胺啊?。即所謂的“六邪”(指“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”)中的暑邪。所謂的“伏天”,就是指農歷“三伏天”,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。
養生策略:綠豆湯
5、靜坐除煩。
養生策略
小貼士:夏季早上六點七點起床較好,健康午睡以30~60分鐘為宜,超過1小時則適得其反,可能干擾晚上睡眠。
4、綠豆山楂湯:綠豆150克、山楂100克加水煮爛,加適量冰糖,晾涼飲用。
今天7月12號是“三伏天”的第一天,每年的“三伏天”期間,醫院的場面會很非常壯觀,主要是很多市民會到醫院進行艾灸祛濕治療。
醫學研究表明,夏天當氣溫超過35℃、日照超過12小時、濕度高于80%的時候,人體情緒調節中樞就會受到明顯影響,人也容易心煩意亂,而老人的夏季心煩指數會比年輕人更高。緩解煩躁心情可以采用靜坐的方式,如果配合做一些小動作,不但能迅速達到心氣平和,還能夠活血通絡。端坐閉目吞津就是一個好方法。
3、西瓜翠衣湯:西瓜洗凈后切下薄綠皮,加水煎煮30分鐘,加適量冰糖,涼后飲用。
養生策略
方法是:兩臂自然下垂,放在腿上,雙目和口微閉,調勻呼吸;待口中津液較多時,將其吞咽,可連續吞咽3次;然后,上下牙叩動10~15次,可起到養心安神、固齒健脾的效果。
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時進行天灸治癥狀的方法,是中醫時間醫學、針灸學與中藥外治相結合的一種療法。早在清朝初期張璐的《張氏醫通》中即有夏日“三伏”中,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復發的記載。三伏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,與現代預防醫學有異曲同工之處。具體做法是,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,根據所要預防的身體不舒服,在對應穴位貼上中藥,以達到灸治的效果。
暑天容易傷氣,這將導致體力、元氣不足,機體功能下降。所以夏令養生尤其要注意“養氣”,以防到了冬天陽氣不足。
“三伏天”是一年中氣溫最高,并且潮濕悶熱的日子。在這個季節要注意增加營養、飲食要清淡、早睡晚起、多運動。
6、“低調”運動。
2、別太貪涼
養生策略:西洋參泡茶
3、飲食開胃
長時間呆在空調房里,身體調節能力容易失調,出現多種不適。因此,最好少開空調,小孩、孕婦及患有關節炎、風濕癥狀、呼吸道身體不舒服的老人就更要注意。即使開,溫度以26℃為宜,保證室內外溫差別超過7℃;讓空調風往上吹,避免直吹身體,還要護好頸、背、腹、腰、腿等部位。大汗淋漓后不要沖涼水澡,以免受到風寒濕邪侵襲。夏日貪吃生冷瓜果,容易引發胃腸炎。吃冷飲時最好等到食物的溫度接近體溫時再慢慢咽下,以免刺激胃腸道,且吃的時間最好選擇陽氣最旺的正午到下午3點之間。受寒后,可以喝姜茶發汗散寒。
4、祛濕
夏天與“心”相應,人到夏天都上“心火”,而這也是對身體最大的消耗。這個心火有時會導致口瘡、心煩、失眠等癥狀癥。
伏天養生必備蓮子心,就是蓮子中間的綠芯,能清熱去火,主要清的是心火。如果心煩、失眠、舌尖上還有口瘡,可以用蓮子心20顆,也可以加上綠茶,用開水沖泡后飲用。
7、清熱解有害物體
養生策略:蜜汁藕
常說的“夏練三伏”,并不是讓大家不分時間、地點、情況地去鍛煉。夏天人體能量消耗大,跑步、打球、爬山等鍛煉方式必須量力而行,最好進行一些“低調”的運動,既能起到鍛煉效果,又不至于出現不適。三種運動比較好:1.游泳:水的散熱能力比空氣高15倍,游泳時人體能夠保持體溫恒定,不易中暑;2.釣魚:垂釣需要腦、手、眼配合,靜、意、動相助,能解除心脾燥熱;3.太極拳:打太極拳既能增大肺活量,又能促進氣血在五臟六腑之間的流動,有助于振奮精神。夏天運動最好安排在涼爽的早晨或傍晚;其間注意少量多次地補水;室外氣溫超過32℃,空氣濕度超過60\%時,最好選擇在涼爽的室內運動。
可以在藥店買制好的橘皮,每次取橘皮10克、冰糖適量,用開水浸泡后代茶飲。這道橘皮茶具有理氣開胃、燥濕化痰的功效,適用于暑天肚子脹氣、消化不好,或者吃飯沒胃口時飲用。
三伏天養生八大重點做好了一年少生癥狀:
三伏天如何養生?
一進三伏天,很多人就會受到“苦夏”的困擾,口淡乏味,食欲不振。因此,“開胃”是夏季養生的重點。專家建議,夏天可以多吃點苦味食物,苦瓜、苦菜、苦蕎麥都能解熱祛暑、健脾開胃。不過苦瓜性寒,體質較差、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。天氣酷熱,出汗較多,容易耗氣傷陰。因此,益氣養陰的食物也不可少,山藥、大棗、蜂蜜、蓮藕、木耳都是不錯的選擇。此外,雞鴨肉、瘦豬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制品也有滋陰養胃、健脾補虛的功效。
夏天多暑多濕,人往往感到頭重腦疼,則容易抑郁、倦怠、胸悶、胃口不好。暑濕侵害人體可出現胸膈滿悶、飲食無味、口中黏膩、頭昏腦脹、肢體困重等癥狀。暑濕之氣乘虛而入,老人、兒童和體虛氣弱者很容易心氣虧耗,出現中暑癥狀。
1、橘皮茶
2、山藥玉米糊
6、清火
高粱做粥喝,對小孩消化不良、成人脾胃氣虛有一定的補益作用。高粱有溫中健脾、固腸胃、止吐瀉的作用??梢园局嗪?,或者和綠豆一起熬粥喝,口感很好。
暑天容易傷氣,這將導致體力、元氣不足,機體功能下降。所以夏令養生尤其要注意“養氣”,以防到了冬天陽氣不足。
國家高級營養師李永華介紹,中醫認為,夏季養心,而心最喜歡的是紅色,所以,夏季宜多吃紅色食物。比如紅棗、櫻桃、葡萄柚、藏紅花等,其中一些成分可以起到養心、溫陽、助眠的功效。
很多地區有暑天吃蜜汁藕的習慣,有清熱、養血和除煩的多重功效。將鮮藕用小火煨爛后,切片后加適量蜂蜜當涼菜吃,暑天吃藕有安神和幫助睡眠的作用。
三伏天溫度高、濕氣重,解暑祛濕不可少。
2、赤小豆薏米粥:赤小豆50克,薏米50克,大米100克,水適量。將赤小豆、薏米用水浸泡2小時左右,大米洗凈,同煮成粥。
取香薷10克,荷葉10克(或鮮荷葉30克),陳皮10克,薄荷5克,先將香薷、荷葉、陳皮三味藥煎煮30分鐘,再加入薄荷煮5分鐘即可,服用時可加適量白糖調味,代茶飲。具有消暑理氣、祛濕解表的功效。
小貼士:苦瓜性寒,體質較差、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。
夏天最好的補氣藥是西洋參,這是人參中唯一一個不上火、不傷陰的參,即便有陰虛、口干口渴的問題,西洋參也照樣適用,因為它是氣陰雙補的,特別是汗出過多,人覺得很疲憊、心慌的時候,適合用西洋參泡茶飲,對苦夏者很有利。
3、高粱粥
1、冬瓜蓮子粥:冬瓜100克,蓮子80克,水適量。冬瓜洗凈去瓤,切成小塊,蓮子洗凈,同煮成粥。
夏天出汗多,傷心陰、耗心陽。所以,夏天是心臟最累的季節,人五臟之中的心與夏相應,故夏季人們當以養心為主。有心臟癥狀史的患者尤其要提高警惕。所以夏季宜注重護心養心。
綠豆湯有消暑益氣、清熱解有害物體等功效,對于輕度中暑、頭昏頭痛、胸悶氣短、無汗煩熱等癥狀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。皮膚上出現痱子、皮疹,可能是因為體內熱有害物體過盛。如果要喝綠豆湯,煮的時間就應加長,以30分鐘到1小時為宜,豆子煮爛到開花,湯變得渾濁,喝起來有沙沙的感覺,這樣的綠豆湯清熱解有害物體的功效才好。
夏季容易使人熱有害物體過盛,養生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清熱解有害物體。
夏天沒胃口、沒有食欲是不少人的通癥狀。脾胃為后天之本,吃不好就會引發很多問題。
悶熱潮濕的三伏天,人體容易被濕邪侵襲。對付暑濕,可以按足三里穴,有助于運化水濕。睡前用40℃溫水泡腳,可祛濕,還能提高睡眠質量。還可以刻意出些汗,讓濕氣隨著汗水散發出去。多吃健脾化濕的食物也有幫助,紅豆、綠豆、荷葉煮粥,藿香、佩蘭、蒼術泡茶,生姜切片煮水,都有祛濕之效。辣椒雖能開胃助消化,祛濕功效卻一般。值得提醒的是,綠豆湯千萬不能當水喝,綠豆性寒,體質虛弱者不能過多飲用。
養生策略
小貼士:小孩、孕婦及患有關節炎、風濕癥狀、呼吸道身體不舒服的老人更要少開空調。
買點玉米粉和山藥粉,然后按3:1的比例煮成糊狀,食用后對脾胃很好。玉米屬于平補的食物,無論是哪種體質的人,都可以適當吃一些。玉米是一種健康粗糧,具有調中健胃、益肺寧心的作用,夏天很多人食欲不好,經常吃點玉米很好。另外,玉米還有輔助降血糖、降血壓的作用。
養生策略
小貼士:綠豆湯千萬不要當水喝,綠豆性寒,體質虛弱者不能過多飲用。
1、養氣
蓮子心
8、安眠
夏天晝長夜短,且夜間溫度也較高,導致一些人夜間休息得不好。根據中醫的說法,如此“陰陽失衡”,會加大心血管身體不舒服的發作風險,如高血壓患者易血壓升高,心絞痛患者發作頻率提高。
晚睡并不是提倡在夏季熬夜,而是要求人們順應夏季晝夜變化的特點按時作息,入睡時間不要超過23點,早上六七點起床比較好。中醫認為“春生夏長”,人體陽氣在夏天處于旺盛狀態,如果經常睡懶覺,就違背了人體陽氣的季節變化。午睡有利于氣血平衡,能補充體力,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。午睡不宜超過1小時,以30~60分鐘為宜。
2、養心
3、健脾
養生策略:常吃紅色食物
4、身體祛濕